做强具有“青岛基因”的软件产业
来源:青岛日报时间:2018-06-05 09:58
在青岛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提升“五名” 高标准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图景已有清晰规划。强化自身优势、抢抓新机遇的同时,针对产业发展瓶颈,青岛在力求突破。
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创建管理办法》发布后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对青岛来说,不仅是获得一个称号,还意味着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次新机遇。
一直以来,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都有较好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国内软件外包产业的兴盛给青岛软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青岛诞生了不少具规模的软件企业。不过,随着全球新一代产业革命到来,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从全球趋势来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而在国内,《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对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层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下,青岛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达1870亿元,正力图缩小与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差距。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软件业务收入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之首,已超过5000亿元;杭州市也已超过3000亿元。结合“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实施意见”,正视自身短板,青岛努力实现突破。
发挥工业基础优势
青岛工业基础雄厚,有海尔、海信等国际大型制造企业,与这种产业环境相适应,工业软件及解决方案一直是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最具优势的领域。
在青岛,很多老牌软件企业起初是以做工业领域内的软件起家,如早期工业企业使用的生产管理软件。而青岛很多工业企业也根据自身的产业需要,与软件企业合作,开发出工业软件解决方案,近年来青岛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业发展,工业软件和解决方案发展更是如虎添翼,海尔COSMOPlat、酷特智能个性化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等均已成为国内的标志性产品。
这些“先天”优势,是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青岛容大高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燕是青岛较早一批进入软件业的,可以说见证了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变迁。在她看来,青岛软件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要利用好青岛在工业领域的优势。
这样的发展思路在《意见》中也被确定:青岛将形成工业软件开发、生产和服务体系,加快自主可控的智能设计与仿真、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形成一批面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互联网工业平台、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工业APP和解决方案。
同样,依托在智能家电、通信设备、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嵌入式软件也一直是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极为重要的部分,除海尔、海信等企业之外,青岛还培育出以东软载波为代表的行业领先企业。根据《意见》,未来,青岛也将继续大力开发应用于智能家电、轨道交通、高端装备、通信设备、专用机械、仪器仪表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建立和完善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重点领域嵌入式软件自主化高端化。
借力新技术的风口
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席卷全球,面对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新名词,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目前炙手可热的集成电路,软件产业都是基础。发展好软件产业,不仅可以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中所提到的十强产业,也有巨大支撑作用。
软件的基础地位不能撼动,那么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又该如何在这些新一代的技术下进行发展?
青岛萨纳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表示,软件产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利用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产业,新一代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只是技术的迭代,软件企业要做的是开发能令这些技术落地、满足用户新需求的新产品。从最初的生产管理软件到如今的大数据平台,作为青岛发展潜力明显的新三板企业,萨纳斯在抢抓产业新机遇方面尝到了“甜头”。
而对青岛的整个产业来说,也必须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根据《意见》,青岛要大力培育新兴业态软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位置信息服务、区块链等领域推进。青岛将依托目前已有的相关产业布局,如青岛市政务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中心、北斗(青岛)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发展。
青岛还将布局相关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信息谷、青岛软件科技城(简称“东园西谷北城”)为重点区域,推动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浪潮(青岛)大数据产业园、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国(青岛)新媒体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打造云计算和大数据集聚区;以青岛(崂山)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主要载体,建设虚拟现实产业示范园区,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向青岛国际创新园、歌尔青岛科技产业园等园区集聚;依托市南区泛海科技城、市北区青岛中央商务区、崂山区青岛国际创新园、高新区青岛软件科技城等重点园区,打造人工智能集聚区;以“链湾”、崂山区金融中心等为主要载体,打造区块链集聚区。
在企业实力上破题
一直以来,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面临纯软件大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的局面。从统计口径看,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上企业数量与深圳等地差距明显,而入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的数量也与深圳、南京等地有明显差距。
业内人士坦言,近年来,青岛没有诞生像阿里、腾讯一样在技术和规模上领先的新兴大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除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外,做大做强本土软件企业成为青岛产业发展的一个当务之急。青岛要奋力追赶,故打造软件“名企”成为《意见》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青岛给出了十分细化的目标:到2022年,培育软件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120家左右,10亿元以上12家左右,50亿元以上4家左右,市级领军、高成长性软件企业达到100家,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5家左右,获得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通过ITSS符合性评估、CMMI评估的企业达到500家左右。
要达到这些目标,一方面青岛要培育行业龙头大企业,另一方面,青岛要加大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软件产品的开发,让产品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抓手。
为鼓励企业在这些方向上发展,青岛制定了高水平的激励政策。依照青岛市《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对新上规模企业按梯次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对领军和高成长性企业分别奖励其核心团队50万元、30万元;新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给予企业200万元奖励;获得市、省、国家级优秀软件产品表彰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100万元奖励;给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研究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补助;获得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计算机系统集成等资质认证的企业,按级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的这些奖励措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破解高端人才短板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在青岛,软件相关人才一直较为紧缺。不少软件企业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在人才的获取上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中译语通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是一家语言大数据企业,开发基于语言大数据的众多产品,包括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不久前,企业在为一项人工智能新业务招聘人才时,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总经理王晓东告诉记者,青岛缺乏相关人才,一些本地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并不符合企业需求,而要引进其他城市的人才,存在各方面的难度。
怎么破解这些问题?青岛将采取加强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措施。
在人才引进方面,青岛要进一步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和青岛“英才211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借助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青岛国际院士港等平台,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瞄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产业方向和关键技术领域,大力引进海外软件高端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重点引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软件人才,定向引进山东籍软件人才来青创业。
在内部培养方面,青岛将依托高校院所、职业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加强中高端软件人才培养。针对企业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情况,青岛鼓励校企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软件人才的储备也将进一步扩大,通过开展“青岛市软件名人”推选活动,选拔一批技术、管理等方面领军人物和顶尖团队,同时建立青岛市软件人才信息库,推进青岛软件科技城高端软件人才培训创业基地建设。
(青岛日报记者 孙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