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讲“不老松”(先锋足印)
来源:未知时间:2018-05-15 10:20
“我是党的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在岗为党多敬业,退休为民多奉献。”中铁十局第一工程处会议室内,山东青岛市市北区“百姓宣讲团”团长于春山声如洪钟。前不久,工程处党委两次邀请于春山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于春山讲得生动有趣,党员干部听得认真。
在青岛,从事政法工作40多年的于春山有着丰富的宣讲经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从事理论宣传工作。4年前,本应退休享受生活的于春山却苦恼起来:“退休了,宣讲热情依旧,咋办?”
“正好区里有个‘草根宣讲团’,想着只要不嫌弃我,我去边学习边‘义务劳动’。”于春山退休后主动请缨,义务担任了市北区“百姓宣讲团”团长,并兼任阜新路街道的“百姓宣讲团”分团团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积极到机关、街道、社区、企业及外区的相关单位宣讲,至今已有近千场次。“他的宣讲通俗易懂,没有空洞的大道理”“实实在在讲实事,用身边的案例警示和教育我们”……基层党员群众对这位幽默风趣的老人称赞有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确保宣讲内容的精准性,于春山反复斟酌如何讲、讲什么,语言怎么表达,事例如何选取……有时为了核对一个数据,他花费几个小时、翻阅数十件文献资料。为了宣讲案例更加翔实,他还到孟良崮、焦裕禄纪念馆、西柏坡等地考察,寻找最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
于春山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理论创新的步伐。他每天精读10余种报纸,上网浏览国家大政方针。此外,他还攻读了在职法律硕士,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会计师、物流师等资格。退休后,这个爱学习的老党员又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在职博士研究班。
在他的办公室,放着一张长沙发,于春山将宣讲稿平铺在沙发上,分类整理,“这些宣讲稿都是先手写再打印,这样我能记得牢。”满满一沙发宣讲稿,只是“春山书稿”的一小部分。退休以来,他手写笔记超过百万字,平均每天手写1000字。
作为团长,于春山还带领其他12名宣讲团成员共同进步。他将搜集到的典型案例和自己总结的“小话题大主题、小故事大背景、小切口大效果”宣讲心得与团员们分享。在他的带领下,市北区“百姓宣讲团”的成员们共同创作了情景剧《好人就在身边》、快板书《十八届三中全会谱新篇》等特色课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正能量带入千家万户。
像一棵扎根基层的“不老松”,不知不觉中,于春山已经在宣讲台上奉献了20多个春秋。迎着朝霞,冒着寒暑,于春山走遍了大街小巷。“作为公务员,到了一定年龄必须退休,但作为共产党员,没有‘退休’这一说,不管多大年纪,我会将宣讲事业继续下去。”于春山依然激情满满。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5日 17 版) 本报记者 潘俊强)